蒙古国铁路部门正经历深刻变革。近期,政府决定将“塔旺陶勒盖铁路”并入国有企业“蒙古铁路”公司,整合工作已启动。然而,上周五,交通运输部长博·德勒格日赛汗宣布,将解除“蒙古铁路”公司部分高管职务,涉及运输物流与规划部部长希吉日巴特尔、机车车辆部部长尼姆拉格瓦及采购处处长巴特苏勒德。相关建议已提交公司执行董事巴特楚伦。
此次人事调整源于一系列管理问题。首先,在近期一次招标中,一家公司以最低报价获得“良好评价”,却被告知合同签署需部长决定。此事传至部长耳中,引发强烈不满。部长表示,将彻查“蒙古铁路”招标流程,严查涉嫌挪用国有资产及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。
更严重的问题涉及机车维修。数台损坏机车未交由原生产商维修,而是与一家中国公司签订合同,转账约800万美元后,机车未修好,款项也未追回。这笔资金足以采购新机车,相关负责人涉嫌渎职甚至腐败。
此前,“蒙古铁路”与“塔旺陶勒盖铁路”管理层已被批评奢侈浪费。例如,两家公司互相租借货车谋利,尽管国家以1.2万亿图格里克全额收购了铁路资产,至今未完成全面接收,管理松懈令人质疑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。数据显示,“蒙古铁路”部门领导月薪均超600万图格里克,部分在楚格特车其县工作的员工还因“艰苦环境”获18-23%额外津贴。2024年,公司仅运输43万吨出口煤炭,却发放9.12亿图格里克奖金,引发公众不满。
为精简开支,除“乌兰巴托铁路”外,其他铁路公司均被并入“蒙古铁路”。然而,整合过程中,部分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。例如,招标中标企业未获合同,疑因某些人擅自以部长名义干预,涉嫌滥用职权。部长对此表示,将严肃问责,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即移交司法机关。
“蒙古铁路”作为依赖出口收入、纳税人资金及债券资金的国企,历届管理层均存在挥霍与腐败问题,亟需透明化改革。这是业内共识,也是公众呼声。随着铁路项目投资增加及重大工程推进,必须确保信息公开、杜绝利益冲突,并任命廉洁高效的管理团队。
与此同时,货运车厢过剩问题引发关注。主干铁路原计划容纳约1.1万辆,目前却有1.5万辆,多余的4000辆导致车站和会让点拥堵。此前,蒙古以“货车短缺”为由从俄罗斯大量进口货车车厢,造成如今过剩。此外,货运代理公司多由俄中背景企业控制,以现金购车,图格里克流入、美元流出,政府批评此举是对外国企业的“消极支持”。新政要求优先支持本地公司采购新车,禁止外企租赁车皮,引发利益冲突。
运输物流领域还存在恶性竞争,甚至受到俄罗斯铁路公司的外部压力。边境铁路建设的初衷是提升煤炭出口、保护戈壁生态、降低国家开支。然而,“中国能源”集团等大公司进入市场,冲击了依赖卡车运输的利益群体。此外,国企之间互租车皮谋利、煤矿公司擅自配备运输车辆等违法行为已被政府明令禁止。新规要求只有行业内企业可从事运输业务,进一步动摇既得利益。
“蒙古铁路”与“塔旺陶勒盖铁路”三年前以12亿美元从私企手中收购铁路资产,至今未完成产权接收。此外,为维修机车支付千万美元,却未追回资金或修复机车,反映管理层严重失职。薪酬机制未按绩效改革,招标流程存在误导和障碍,铁路部门亟需整顿。
综上,铁路领域投资增长与建设项目推进,需强化信息透明、清除利益冲突、选用廉洁高效的领导团队。只有通过彻底改革,才能确保蒙古铁路行业健康发展,服务国家经济与公众利益。